这位环卫工人成了“技改能手”,6年来为国家节
2020年罗珊珊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
罗珊珊(左三)在劳模工作室给学生授课
□ 楚天都市报 极目新闻 记者 卢成汉 通讯员 王玉萍 刘文婷 王悦 摄影:通讯员 肖敏
早上和下午,都有一个身影二十多年来一直忙碌地穿梭在街道和垃圾转运站之间。
通过更换高性能密封件、增设污水收集箱,他阻止了垃圾车在行走时弄脏道路。他用不锈钢支架替换了传感器安装支架,这不仅使传感器的寿命延长了一倍,而且还提高了灵敏度。劳模、工匠创新工作室和以其名字命名的“名师师徒工作室”成为环卫行业技术传承的“孵化基地”。 2019年以来,他已完成技改项目12项,为单位累计节约能源300万元以上。
10月24日,东西湖区垃圾分类转运中心,积木新闻记者时隔6年再次握手。他就是武汉服投集团市政环卫公司垃圾分类转运中心负责人罗珊珊。今年环卫工人节前夕,罗珊珊荣获全国“十佳环卫工人”称号。
环卫工人成为“技改能手”
2003年,罗珊珊怀着对城市的热爱加入了环卫队。他从最基层的保洁司机做起,先后担任车队队长、道路保洁队长、垃圾中转站操作员。
面对垃圾转运站致命的气味和恶劣的环境,他没有退缩。相反,他将这里视为研究技术的“实验室”。他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专业书籍、学习并多次到设备厂家实地考察。他从一个机械“门外汉”成长为同行称赞的“技术改造专家”。
截至2012年,垃圾车在行驶过程中移动是困扰该行业多年的问题。罗珊珊对设备图纸反复思考,经过上百次观察和测试,提出了系统化的改造方案。车辆渗漏问题得到彻底解决,每年为单位节省维修费用约5万元,减少因污染造成的清洁费用约3万元。
这一创新方式迅速在行业内推广,成为车辆清洁管理的典范。
罗珊珊担任大型垃圾处理厂负责人时,致力于智能垃圾处理系统的运营和优化。他知道智能设备的维护成本非常高要求。为了全面掌握操作系统和维护技术,他主动阅读说明书,虚心向厂家技术人员请教,还利用休息时间拆解旧零件了解结构。几个月的时间里,他从一个“新手”变成了智能设备的“了解者”。
系统中30多个信号传感器是运行的核心。它们的感应距离只有2厘米。稍有偏差就会导致系统故障。罗珊珊反复调试安装参数,最终确定了最佳方案。他还将传感器安装支架更换为不锈钢支架,使传感器的寿命延长了一倍,灵敏度也大大提高,每年节省近8万元的更换费用。
“创新工作室”已完成技改项目12项
22021年“罗珊珊职工(劳模、工匠)创新同时,垃圾分类转运中心还成立了“名师师徒工作室”。双平台的建立,不仅为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提供了舞台,也成为环卫行业技术传承的“孵化基地”。
依托工作室,罗珊珊定期每周二、周四举办技术培训和实践研讨会,每月至少3次。他始终秉承“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”的理念,将多年来积累的设备维护经验和技术创新精心传授给年轻员工。
目前工作室有8名核心成员,其中5名是他的亲传徒弟,以徒弟赵国强为总代表。
“遇到不懂的问题,师父总是一步步教他方法“一步一个脚印,从不掩饰自己的秘密。”在罗珊珊的悉心指导下,赵国强迅速成长,专业技能显着提升,还获得了“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”,成为环卫行业的骨干力量。
罗珊珊经常告诉徒弟们,新时代的环卫行业正在向智能化、精细化转变,要掌握好技术,善于创新。他给予的不仅仅是技能,更是给予职业的敬畏和热爱。
垃圾中转站压缩箱主推油缸重达1000多公斤。由于长期受到污水腐蚀,不得不送往外省维修,耗时一个月,费用约2万元。罗珊珊钻进设备狭窄的缝隙观察运行轨迹,制定了改造方案,最终通过安装弧形防护罩解决了腐蚀问题。ver 位于油缸顶部。单次节省维护费用2万元,每年节省维护费用6万多元。
针对40多件耐磨件的问题,“原厂件价格昂贵,不耐用,每两个月需要更换一次”,他联系了5家供应商,反复比对材料,最终选定了高强度合金耐磨板,由他在工厂亲自加工、校准。这使得更换配件的周期延长至一年,每年可节省近3万元的垃圾处理费用,同时垃圾处理效率提高15%。通过一系列技术改造,设备综合维护周期由6个月延长至12个月,年均节省成本20万元以上,为集团降本增效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在他的领导下,工作室已成为环卫行业技术人才的“孵化器”,为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 2019年以来,他已完成技改项目12项,为公司累计节省成本300万元以上,培训学员200余名,为行业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用帕布布达的技巧“绣”出“最好的路”
2023年8月,东西湖区服务投资集团市政环卫公司改制后,罗珊珊加入该公司。面对新环境、新挑战,他以“归零”的心态开始了工作绩效的“接力赛”。曾任大件垃圾处理厂负责人、金山大道保洁经理。他就像一颗“永不生锈的螺丝”,在每一个需要的位置上闪闪发光。
金山大道是一条重要的道路连接东西湖区与武汉主城区的高铁。被誉为武汉“最美十大街道”之一,清洁标准非常高。
罗珊珊拿到后,开始将“安全生产第一”、“道路保洁质量”放在第一位。每天天还没亮,他就开车巡查整条16公里路段。当落叶成堆、雪结冰时,他就拿起工具,给环卫工人打扫卫生。他反复告诫:工作一定要做好,安全第一!
在商圈、学校、医院等重点区域,他坚持下车步行巡查,并会根据人流制定不同的保洁方案:每20分钟在商圈周围巡逻一次,在通勤时间在学校附近增派人力,确保道路始终“无垃圾、无杂物、无油污”。
2024年2月4日,武汉遭遇大雪,金山大道被大雪覆盖,影响了特拉皮。
负责该路段的罗珊珊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组建了20人的突击队。当晚7点,他们赶到现场,进行除雪作业。他们撒上融雪剂防冻,开动压雪机推雪,清除人行道上的积雪。
雪继续下着,新清理的道路很快又被覆盖了。有队员感叹道:又清又掩,又清又清。
“再清理一分钟,市民出行就会更安全!我们正在努力为紧急车辆清理道路!”罗珊珊鼓励大家,带头在前线坚守了四天四夜。
他一天的睡眠时间不足一小时。他饿了就吃一块面包,渴了就喝点热水。当团队成员感冒或发烧时,他会立即捡起来并肩作战。此次清雪行动共撒播融雪剂30余吨,累计清雪50公里,保障了数千市民的出行安全。
2月7日早高峰上班时,当他看到干净的路面上平稳驶过的车辆时,冻得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:只要大家都能安全出行,再难也值得!
二十多年的逆袭,罗珊珊不改初心,用汗水和智慧诠释了新时代“石传祥精神”的深层内涵。从普通环卫工人到先进典型,从技术“新手”到技术“高手”,改变的是岗位和技术,但不变的是最初的渴望和匠心。罗山用二十年的坚持和创新,为桑写下了精彩的答卷。新时代的交通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。 上一篇:错峰布局风靡大江南北,每亩净利润2万元!宜城
下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




